
杭州经验成散装水泥行业
立法重要依据
据浙江省商务厅昨(29)日介绍,由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的《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, 将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,2002年8月28日省人民政府颁布的《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办法》同时废止。届时,该省所有的散装水泥、预拌混凝土、预拌沙浆专用车辆必须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行驶记录装置。同时,该类专用车辆驾驶人员需经过业务技能和安全培训后才可上岗。浙江省由此成为继湖南、江西之后第三个出台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地方法规的省份。
水泥是高耗能产品,袋装水泥无论是在其生产、流通还是使用的过程中,都会产生大量危害人类身体的粉尘,而散装水泥的使用则可以大大减少运输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。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水泥散装率已达到90%以上,而浙江省去年的水泥散装率达70.88%,已连续八年位居各省、区第一位,并在全国各省、区率先基本实现水泥散装化目标(散装率超过70%)。据测算,去年全省超过70%的水泥散装率,已至少为全省人民减排了325.57万吨二氧化碳,0.24万吨二氧化硫和72.71万吨水泥粉尘,创综合经济效益32.56亿元。
“发展散装水泥、预拌混凝土和预拌沙浆对促进节能减排、发展经济有重要意义,但在运输过程中却存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。”浙江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陈利永告诉记者,浙江省现有该类专用车辆超过10000辆,由于专用车辆的性能特殊,对驾驶人的业务素质和车辆监管模式有着特殊要求。
在这方面,杭州走在了全省前列。去年,杭州已用科技手段给狂奔的工程车套上“缰绳”,要求凡是在杭州从事散装水泥运输、混凝土搅拌、渣土运输的车辆,都要全部安装GPS系统、左右呼叫系统,加装安全防护网、监督电话。到今年下半年,全市1800余辆混凝土搅拌车已全部加装了GPS。
“安装行驶记录装置后,效果很好。像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,2007年因专用车事故造成五人死亡;2008年安装了GPS后,死亡降到1人;今年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发生一起死亡事故。”陈利永告诉记者。